踏入30歲那年,我開始覺得日子如飛! 踏入50歲後,我並沒有知天命,只有人到中年萬事哀,因為是後中 年! 每次當別人問我,在工作上還想幹些什麼?我總會帶著一點惘然,答 道:「其實我仍想做很多很多事情的。」 回看來時路,雜誌是關乎一種創造一種想法,也是一個傳播平台和品 牌。雜誌要存活下來,最終便是一盤生意,關乎商業模式, 不管是紙媒還是網媒。很少資深媒體人會創辦媒體平台的, 除非背後有金主。自掏腰包或合伙投資和經營的獨立小媒體,無論以 前的紙媒還是現今的網媒,我沒見過一個成功的,除了Hypebe ast 和100毛。前者早年上市,主要得力於擁有全球網民的流量及提供 電商服務。後者則擁有本土網絡高流量,得力於提供廣告創意製作及 活動策劃服務。不管何者,核心就是流量為王,才能開展商業版圖。 何況基本上任何創業者在成功前是任何一個崗位也要親力親為的。我 何來這些創業精神、才能與魄力? LIBRE LIBRE 我人生最無憾的是曾經與Bauhaus 合作開服飾精品概念店LIBRE, 希望將時尚與藝術融合,主推歐美獨立設計師品牌,包括Proen za Schouler、Viktor & Rolf、Philip Treacy、Clements Ribeiro、Eley Kishimoto 、Linda Farrow 等等。這大概是每個熱愛時尚的女生的夢想,希望擁有自己的設計品 牌或時裝店。最後無論結局是什麼,經驗告訴了我, 一家店再漂亮不能光是概念和理念,而是關乎商業模式和營運。 事隔多年後,我還是有時裝夢的。某天與朋友們聚會,提起洪晃 曾 在北 京開設服飾買手店 「薄荷糯米蔥」,作為展銷及推動大陸設計師的空間和平台,我便興 致勃勃說, 希望 也有一家專門𣾀聚大中華又或香港時裝設計師品牌的 買手店,以買手店作為核心,再辦活動辦刊物等等,作為推動及培育 大中華或香港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溫床,尤其是新銳。 這當然是夢話!所以我還是過著我的半退休生活,遊戲人間。 ( 原文首發於香港明報專欄 , 版權為作者擁有 , 不得轉載 , 網絡版經重新修訂 )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jani
- a fashion insider to share her work, life & opinion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