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50+逆轉人生 l 緊膚抗老按摩法

有些人年過30便開始肌膚鬆弛,有些人年過半百卻依然肌膚緊致。為什麼?


1. 膠原蛋白流失


肌底膠原蛋白是維持皮膚彈性的重要元素,膠原蛋白流失是面部皮膚下垂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日要多補充可刺激體內膠原蛋白增生的食物,例如:雞、魚、牛奶和蛋。


2. 牙齒及骨骼變化


臉部骨骼也是支撐皮膚的支架,而臉部骨質密度也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須多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深綠色蔬菜像海藻、海帶,以及芝麻、豆類等。牙齒亦是臉部骨骼的一部份,所以牙齒變化或脫牙也會影響面部肌肉和輪廓。


3. 臉部表情誇張 肌肉欠缺運動


臉部表情過份誇張及經常托腮,也會造成臉部下垂,形成皺紋。同時,臉部脂肪堆積,或面部肌肉缺少鍛鍊,也會令肌肉鬆弛無彈性,久而久之變得下垂,建議每天為臉部按摩,刺激血液循環。 


手把手學按摩


多年來我有一個很好的護膚習慣,是每天早晚塗護膚品時,以打圈手法由下而上、從內向外按摩,並配合日本美容大師田中宥久子發明的按摩法,一方面加速皮膚吸收護膚品,另一方面收緊肌膚和臉部輪廓。別看輕這種臉部按摩的作用,我30歲前一直有點包包臉,後來卻變得尖削了,體重卻從來沒變過。到今天我50+皮膚依然繃緊的,這歸功於長期臉部按摩的成效。


要學習田中宥久子這套按摩手法,如下 -


去眼部水腫:首先輕壓太陽穴,從眼睛下方由眼尾往眼頭推,往上到眉頭再推回太陽穴,可去眼部水腫。然後再度輕壓太陽穴後往下延伸到臉頰兩側和鎖骨,重復3次,以通淋巴排毒。


消除法令紋:雙手先輕壓下巴一下,沿著嘴角(要讓嘴角上揚的力道)稍微用力推/到鼻翼兩側,繼續往眼頭推壓,最後延伸到臉部兩側再繼續推到鎖骨,重復3次。


改善鬆弛臉頰:首先一隻手托住下巴,另一隻手稍微用力由下往上推法令紋的地方推到眼下,再從臉頰兩側延伸推到鎖骨,兩邊臉頰各重復3次。

若配合美容油或按摩霜,效果更佳。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janicewong831/

微博 : www.weibo.com/janicewong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富貴的巴黎華人

我的富貴巴黎小助理 二十年前我初訪巴黎時裝周,自此有十年經常定期穿梭往返巴黎,結 識了不少居於當地的華人,有來自內地溫州、香港、台灣、亦有柬蒲 寨、越南的⋯五湖四海。 當時這羣旅居巴黎華人的生存狀態大概可以用窮途命舛來形容。若非 一家大小在十三區唐人街、以及第一和第八遊客區刻苦經營着中餐館 ,就像看六、七十年代白先勇和於梨華的悲情小說,便是在當地留學 唸時裝設計的苦學生,有已畢業或未畢業的,統統替內地、 台灣和香港媒體當自由撰稿人和攝影師,也有兼營走水貨的。

走過台灣後戒嚴與前解嚴時代 : 返校

長達38年的戒嚴令,有多少思想洗腦教育?上學也如履薄冰。 鋼琴前,一身儒雅打扮的張明暉老師架著金絲圓框眼鏡、穿著藍白條紋襯衫和吊帶褲,輕輕彈奏著 1934 年日治時期哀怨纏綿的《雨夜花》,訴說著男女思念之情。 「我看這首歌也快要被禁的了。」 站在他身旁一位年輕女教 員殷老師的聲音響道,劃破了如泣如訴的琴音。 門外,女學生方芮欣看到殷老師苦苦勸說張明暉疏遠她,以免洩露他們組織讀書會的事。方芮欣失望,她憤怒,她感到被最愛和最信任的人遺棄,她的初戀被破壞,她暗下決定要報復!向學校教官檢舉讀書會偷讀禁書。 電影《返校》的一幕。師生戀只是引子,那一抹濃墨重彩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台灣在動員戡亂戒嚴時期( 1949-1987 )白色恐怖籠罩下發生的校園檢舉與鎮壓悲劇。故事藍本來自 1949 年的基隆中學案,多名師生因參與地下左翼刊物《光明報》被逮捕和槍決。 對於一向生活在自由主義之下的港人而言,思想、言論、出版、集會和經貿自由,這不是一頁容易理解的台灣史。「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啊?不就是只看幾本書而已嗎?」戲內的男學 生魏仲廷悲嚎。那幾本書只是泰戈爾的詩集、屠格涅夫的小說和廚川白村的文藝評論集吧了!                                 在台灣戒嚴時期太多禁忌,讀書會為何犯禁?重點是讀些什麽書! 我不由得想起那些年大學時代留台的歲月,有同學在校門外的書攤打工,被檢舉賣禁書。什麽是禁書?就是凡左翼思想和作家、日文書籍、批判時事和傷風敗俗的也是禁書和禁歌,而傷風敗俗是包括像 1970 年代的流行曲《今天不回家》亦不能倖免被列為禁歌,更遑論像魯迅、陳映真這類左翼文人的寫實小說,連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早年也曾被禁,理由是千奇百怪。 幸好我同學被檢舉犯禁是發生在 1980 年代,台灣政治和社會氛圍開始逐漸放寛,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但已夠嚇破膽! 只怪在歷史的舞台上, 1949 年國民政府在中國內戰全盤輸掉了,撤退到台灣,患得患失,杯弓蛇影,長期處在兩岸戰雲密佈的陰霾下怕被解放,同時又期望反攻復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和戒嚴令由此在全台實施,民主憲法遭到架空,取而代之的是黨國軍法,鎖島主義,也就不難明白《返校》那時代的悲劇,台灣過往戒嚴時期的狀況,在 1980 年代以前尤為嚴峻。 不過,就算在 1980 年代,政治仍是無處不在

看錢瑪莉的日子

執屋,又翻出1990年《錢瑪莉》的創刊號。 是的,我一直收藏著很多陪伴我成長的書籍、雜誌、唱片、衣服、 鞋袋⋯⋯ 幾十年後發現統統是身外物。想著是否該是時候和這些「老朋友」 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