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23

《給十九歲的我》:少女的成長與迷惘

19 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給十九歲的我》未正式公映,只做優先場預熱,已達到全城熱話的效果。 你我也曾經歷十九歲的青春歲月,不必是片內英華女校的學生,也會產生共鳴,或多或少看到個人少女時代的影子。我喜歡阿聆和阿雀,因為阿聆倔強和好勝,總要名列前矛,沒考取滿分會覺得失落,亦要爭取當學生會會長。你可以認為她吹毛求疵,但她真的有點像我耶 😅   而阿雀那份天真瀾漫,被父母溺愛,上中學了仍管接管送,母親對她緊張得要用手機 GPS  定位追蹤,又會令我回想自己的父母,雖然他們沒這麼過分緊張得可笑。而阿雀小小年紀已懂得做買賣生意,雖然失敗告終,亦會令我想起初中時代自己買了些什麼不合用的衣服,便會轉賣給同學,每每百發百中。自此之後常默禱自己將來開時裝店做生意,啊哈 😂 導演張婉婷記錄了 6 位女生從 11 歲童年升上中一到 21 歲少女進入大學的成長故事,橫跨 10 年,以英華中學階段為重點。故事結構恰巧是 3 位女生來自幸福快樂的家庭 vs 3 位來自破碎或有缺陷不幸的家庭,影響了她們的個性和成長,包括對前途的選擇。阿佘、阿聆和「香港小姐」的早熟不禁令人心有戚戚焉。 由來「三師」包括醫師、律師和會計師都是頭頂有光環的傳統職業,賺錢多和社會地位高。初中時代阿佘和阿聆已希望長大後成為醫生,不為別的,只因賺錢多,將來可養家。片內港大醫學院袁國勇教授有一句話說得好,「做醫生是需要有同理心的。」阿佘後來沒有成為醫生,但考進港大護理系,畢業後做醫院註冊護士的起薪點是三萬多,是鐵飯碗。 Ling  一樣沒考上醫學院,改讀工商管理系,「香港小姐」亦然,錢途比興趣重要。 相反馬燕茹、 Madam  這些來自簡單幸福快樂家庭的女生可以去追夢,雖然 Madam 因 2019 年的社運而放棄從小的志願做警隊,但入讀中大历史系该是她的兴趣。中学时代她已爱从中国历史看现代人际关系,借古 鉴今。 原生家庭和父母關係對成長的重要,不言而喻。 之前導演張婉婷(中)與片內 5 位女生為該片宣傳 不過,《給十九歲的我》作為少女成長日記的記錄片並不完善,不同於新聞記錄片注重 5W & 1 H ( who, what, where, when, why & how) ,  於是有些為什麼的問號便會在我腦海浮現。例如:阿聆弟弟患有自閉症,為什麼小小年紀的她已認為將來須負全責供養弟弟,她的中年父母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