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0年代情懐, On me: Romeo Gigli ; On mannequin:
Thierry Mugler
自從我的第二本著作
<< 時尚風雲25年 (1987-2012) >>出版後, 不下無數次被問及昔日香港時尚面貌與現今的分別, 這真是一個大課題!
如果作為消費者, 我常覺得凡是經歷過香港80年代繁華盛世的人一直是被訓練得較有品味和審美眼光的,
雖然那年頭崇洋和浮誇, 對品牌的認識亦是一個初始的階段, 只有少數本地雜誌談時尚, 通常是寥寥數語配一些時裝照片, 又或是作者撰文分享穿衣心得, 指導眾生。流行的購物點則是歐陸和日本時裝精品店boutiques, Joyce是那年頭的翹楚, 推動國際設計師品牌, 有知名亦有新銳的, 但更多的是許多boutiques銷售些什麽品牌大家其實不甚了了, 反正就是洋貨就是高級!
那年頭如果沒看過買過穿過和比拼過不同衣服的人根本無從分辨東西的好壞, 也因為種種trial & error 就會訓練了一個人對美和品質的追求和判斷,
不像今天盡是大名牌的旗艦店, 媒體談時尚以品牌、產品和圖片導向,
消費者最注重的亦是品牌名字, 東西可以網購, 買的是名字, 不用觸摸和試穿實物便可决定消費。
那天去了劉天蘭的Tina’s Choice首飾精品店開幕, 那份80年代的情懷不由得又襲上我心頭。店內銷售的都是Tina從歐洲搜購回來的首飾精品,
忒有心思地陳列在米缸、意麵、旅行箱等道具佈景上, 飾物都是些什麽品牌? 嗯, 真的是名不見經傳,
但呈現的卻是店主的優雅品味和眼光,
對設計和品質的追求和判斷。 結果, 我買了一個意大利Zilla的銀色手抓包, 銀鋁的面料可以隨意摺曲, 產生有趣的縐摺效果和露出內鑲的杏色皮革。
這種考驗店主和消費者雙方眼光和尋寶的樂趣, 曾幾何時便是陪着我那一代人長大的, 亦栽培了許多新銳小品牌日後成為大品牌, 但如今香港欠缺的就是這類富獨特品味的時尚精品店。當然, 租金高昂是一個問題, 知名品牌亦往往由大集團直營, 輪不到小商家開精品店。
Tina’s
Choice 的品味首飾店不由得令我緬懷起香港昔日的精品店時代
所以, 每凡看到歐洲一些百年精品老店被財團或銀行私募基金收購我最是難過, 永遠跑不掉這套路數, 將老店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擴張產品系列、提升產量和拓展全球版圖, 然後抬價, 但產品質素卻沒昔日般上乘。
新近就一直盛傳LVMH和Swatch Group有意爭奪和收購米蘭的G.Lorenzi。這家始於1929年專售男士剃鬚用品、剪刀和刀叉餐具的老店, 產品統統是人手製造。 我家的竹柄刀叉餐具便是G.Lorenzi 出品的, 每支才售幾十歐羅, 用了七八年竹柄是愈用愈光滑漂亮。可惜老店的知音人沒多少, 是位處米蘭名店街Via Montenapoleone最安靜的一家店舖。如果G.Lorenzi也被大集團垂青, 恐怕我還是在它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前, 速速多搜購它家幾套竹柄和犀牛角餐具!
今昔時尚面貌的分別委實太多了!
(原文刊於明報專欄 2013 / 11 / 7, 版權為作者所有,網絡版經作者最終修訂 )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janicewong831/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