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女王範

Dress, handbag, necklace & watch : Michael Kors / Rings : Van Cleef & Arpels Alhambra

近年時尚圈最熱火朝天的名詞是什麽? 就是女王範!

不管任何女星出席活動和穿着打扮, 內地媒體例必冠以女王範為標題, 還是婚紗影樓以女王範作為拍攝主題以招徠生意、選秀冠軍新進歌手以女王範命名新唱片的單曲。連最近Chaumet在內地與博主合作的一篇軟宣也以古今中外名女人的女王範風姿作為主題, 呼應它家著名的鑽石冠冕( Tiara) 之前世今生, 引起了網民熱議。

女王範是這樣的無處不在。 當然, 每個女人也希望自己是女王女主女一吧! 沒人會想做丫鬟, 除非是秋香。 所以, 去年應Van Cleef & Arpels邀請出席巴黎古董雙年展, 有內地媒體的標題赫然寫着女王範亮相, 雖然教我有點冒汗, 但畢竟還是樂了好幾天,啊哈!

究竟如何打造女王範?
1.     高貴壓場的着裝 : 既然是女王, 務必謝絕所有色彩斑斕的衣服, 尤其是甜蜜蜜的粉彩色系, 以及日系潮人look、韓風OL及少女着裝, 這統統難免看來小家子氣。最好選擇色彩强烈鮮明的黑、白、紅和高貴的深紫色, 以及夠大氣能壓場的歐洲高端品牌。所以, 這是為何我偏好霸氣的Alexander McQueen、剛柔並濟的Lanvin、以及優雅而體現現代獨立自主女性精神的ChanelTom Ford年代的Gucci也有這份强勢的剛烈感, 可惜不復存在。

2.     艷麗霸氣的妝容 : 粗黑眼線配烈艷紅唇, 無論是只描畫張揚的上粗黑眼線還是以黑色上下眼線框出眼形, 也是女王範妝必殺技。今季流行紫紅色唇肓, 換一下唇色便可以搞定, 但切記要選擇色彩飽和度和顯色度高的。

3.     從容淡定的言行 : 法國女人最擅長以眼神說話, 只掛着一抹淺淺的微笑, 不會有誇張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 說話速度亦較慢, 給人優雅而高冷的感覺, 完全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內功。香港女人要有這修為不容易, 但隨歲月流逝、年歲增長和閱歷豐富也可練就。不過, 我最擅長的始終是遇上愚鈍無知者或賤人,瞟一個凌厲的眼神, 話也不多說, 扭頭便走, 啊哈! 因為言語爭鋒也須有像<<甄嬛傳>>的高手才能過招, 正是不怕神般的對手, 只恐怕現實生活裏街市爛佬及潑婦太多, 沒這道行, 就容易淪為對駡, 有失身份。


4.     慎選品牌及活動 : 這也是最難學習的。有些人高中低品牌大小通吃, 不管什麽角色和姿態, 像跑通告般, 為求曝光。 女王則永遠寧缺無濫, 只選適當的品牌和場合、與會嘉賓、與誰共席等等才出現, 講究的就是身份和姿態! 

Photo: Azao Studio CN

(原文首發於香港明報專欄 2015 / 3 / 4, 版權為作者擁有, 不得轉載 網絡版經重新修訂)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富貴的巴黎華人

我的富貴巴黎小助理 二十年前我初訪巴黎時裝周,自此有十年經常定期穿梭往返巴黎,結 識了不少居於當地的華人,有來自內地溫州、香港、台灣、亦有柬蒲 寨、越南的⋯五湖四海。 當時這羣旅居巴黎華人的生存狀態大概可以用窮途命舛來形容。若非 一家大小在十三區唐人街、以及第一和第八遊客區刻苦經營着中餐館 ,就像看六、七十年代白先勇和於梨華的悲情小說,便是在當地留學 唸時裝設計的苦學生,有已畢業或未畢業的,統統替內地、 台灣和香港媒體當自由撰稿人和攝影師,也有兼營走水貨的。

向世界出發終身學習

事隔三十年,9月後我在台北再做回學生,在新居附近的社區大學開 始上茶道班。同時,修讀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學院的政治哲學網絡課程 。 社大的須每週一晚去上實體課2小時,共18節課,理論與實踐兼備 ,由認識台灣茶葉發展史、茶葉品種到學習泡茶技巧、 以及品飲分享,訓練視覺、嗅覺和味覺,因為茶湯是包含五感中的色 、香、味。 在台灣學習茶道、咖啡和紅酒是非常普遍,不像香港般難以入手。每 個社區也有一所社區大學,自1998年開始成立,由政府撥款支持 ,作為對成人的持續教育,強調生活應用。由茶道、咖啡、烹飪、 書法、繪畫、樂器、舞蹈、網球、瑜珈以至歐美日語、法律常識、 投資理財、中藥保健等課程,涵括人文、自然及社會科學、 以及生活美學、才藝和運動類,琳琅滿目。所有科目一律18節課, 每節2小時,亦統一學費,盛惠三千多新台幣,約900港元, 造福公民! 這樣的社區大學一直以來便很受不同年齡和教育程度的台灣人歡迎, 尤其是中年和老年人。我上的茶道班十居其九是退休人士,正享受樂 活! 當然,各台灣大學亦有成人持續教育進修學院,定位是學術性課程, 設有學分和非學分制,而全台是150所大學!比我大學時代多了將 近8倍的學校,真是全民高等和持續教育普及化,各大學還提供網絡 課程方便大家在線學習。而作為龍頭的台大也有茶道、 咖啡和紅酒課程,以培育專業鑒定人才為目標, 授課的是農務系教授。不過,若以茶道作為人生下半場的事業發展目 標,我還沒確定耶,社大便是一個很好的踏腳石去發掘和探索個人興 趣,CP值高! 若不想花一學期幾個月的時間實體或在線學習,由官方博物館、藝廊 以至民營機構亦經常舉辦眾多不同定位、形式和受眾的講座課程, 只需短短幾小時,由藝術、育樂生活到財經商管基礎知識、老闆學, 像親子攀樹課程、古代東方香氛與下午茶分享講座、 藝術授權經營課、會計師教你設計初創公司股權等,各適其適。與香 港流行的講座常一面倒教你投資炒股票,如何發達,大異其趣。 不過,我在社大既然唸了一門悠閒課,便決意另選一門學術性的,就 是修讀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學院的政治哲學網絡課程。這多得香港的逆 權運動太多似是而非的理論,在迷惘中我只好大學問,亦當然是向民 主自由的發源地美國叩問它的頂尖學府。 整個課程是在線觀閱哈佛政治系實體課堂的影片,自己安排時間自由 上課,共24節,每節

走過台灣後戒嚴與前解嚴時代 : 返校

長達38年的戒嚴令,有多少思想洗腦教育?上學也如履薄冰。 鋼琴前,一身儒雅打扮的張明暉老師架著金絲圓框眼鏡、穿著藍白條紋襯衫和吊帶褲,輕輕彈奏著 1934 年日治時期哀怨纏綿的《雨夜花》,訴說著男女思念之情。 「我看這首歌也快要被禁的了。」 站在他身旁一位年輕女教 員殷老師的聲音響道,劃破了如泣如訴的琴音。 門外,女學生方芮欣看到殷老師苦苦勸說張明暉疏遠她,以免洩露他們組織讀書會的事。方芮欣失望,她憤怒,她感到被最愛和最信任的人遺棄,她的初戀被破壞,她暗下決定要報復!向學校教官檢舉讀書會偷讀禁書。 電影《返校》的一幕。師生戀只是引子,那一抹濃墨重彩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台灣在動員戡亂戒嚴時期( 1949-1987 )白色恐怖籠罩下發生的校園檢舉與鎮壓悲劇。故事藍本來自 1949 年的基隆中學案,多名師生因參與地下左翼刊物《光明報》被逮捕和槍決。 對於一向生活在自由主義之下的港人而言,思想、言論、出版、集會和經貿自由,這不是一頁容易理解的台灣史。「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啊?不就是只看幾本書而已嗎?」戲內的男學 生魏仲廷悲嚎。那幾本書只是泰戈爾的詩集、屠格涅夫的小說和廚川白村的文藝評論集吧了!                                 在台灣戒嚴時期太多禁忌,讀書會為何犯禁?重點是讀些什麽書! 我不由得想起那些年大學時代留台的歲月,有同學在校門外的書攤打工,被檢舉賣禁書。什麽是禁書?就是凡左翼思想和作家、日文書籍、批判時事和傷風敗俗的也是禁書和禁歌,而傷風敗俗是包括像 1970 年代的流行曲《今天不回家》亦不能倖免被列為禁歌,更遑論像魯迅、陳映真這類左翼文人的寫實小說,連金庸的武俠小說在早年也曾被禁,理由是千奇百怪。 幸好我同學被檢舉犯禁是發生在 1980 年代,台灣政治和社會氛圍開始逐漸放寛,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但已夠嚇破膽! 只怪在歷史的舞台上, 1949 年國民政府在中國內戰全盤輸掉了,撤退到台灣,患得患失,杯弓蛇影,長期處在兩岸戰雲密佈的陰霾下怕被解放,同時又期望反攻復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和戒嚴令由此在全台實施,民主憲法遭到架空,取而代之的是黨國軍法,鎖島主義,也就不難明白《返校》那時代的悲劇,台灣過往戒嚴時期的狀況,在 1980 年代以前尤為嚴峻。 不過,就算在 1980 年代,政治仍是無處不在